简介
article is introducet

2014草根大会 | 寻找必然
时间:2020-01-19 05:23:58
发布者:须菩提
所属领域:政经形势  草根大会  地产江湖  
阅读量:1376 

正文
article overview

3月28日,《草根的春天》2014年中国民营经济趋势研讨会正式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举办。

如果说有一种颜色,那么“绿色”是这场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的主基调。会场布置成春意盎然的浅绿色背景;空气中洋溢着含蓄但热情的盼望。此次大型公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位企业家,人数超过预期,以至于很多未预约的企业家迫不及待入场后只能暂时站在会场最后面聆听。

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的草根经济已蔚然成势。虽然平均而言,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但这个群体拥有顽强的生命活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同春天的初绿一样,他们一直保持者倔然向上的姿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升级转型的关口,整个社会发展也悄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草根经济如何迎接又一个春天?

智纲智库上海中心总经理路虎演讲

研讨会首日,首先由上海中心总经理路虎对2014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他认为2013改革没有全力展开,巨变将在2014发生。虽然过去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会在近年集中爆发,但随十八届三中全会而来的是新型城镇化、民生大消费、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的成为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重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必须正面呼啸而来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互联网战略思维,切忌固守原有的经验,必须学会在新的时代里企业的生存法则。

智纲智库北京中心总经理任国刚演讲

随后,金融领域的趋势与商机由北京中心总经理任国刚进行分享。他认为未来新一轮改革背景下,金融改革将成为重头戏,未来市场三大主导方向为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金融要素市场化定价及金融业市场主体作用的确立。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傍大款”、“借平台”、“根据地”和“全链条”四种模式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上海纲元文旅董事、总经理云亮演讲



28日最后,上海纲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云亮对当今中国文化领域的走势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移动互联时代倡导的人性释放、社群重构是时代的风口,值得关注的首先是一批文化新生代已经到来,他们标新立异,渴望“独立”。其次是文化经历断裂带后来了文化需求的红利,古老变成时尚,复古成为潮流。企业家一定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传统精神的价值。


次日上午,智纲智库资深研究员、工作室上海中心副总经理王放、王加俊和黄栋分别从产业联盟、品牌营销及两场统筹等方面解读了民营企业最关切的三大问题。他们认为,在当下的竞争格局下,民营企业必须从“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实现到“抱团打猎,联盟发展”的转变;面对新时代的来临,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个性化、社会化、柔性化”将成为企业品牌突破的三大利器;而在如何与政府处理好关系上,工作室一直倡导“阳光下的交易”,民营企业家要学好两场统筹,“市场”和“市长”跳好了双人舞,两场真正统筹起来,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共赢。


野百合也有春天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主题演讲


29日下午,智纲智库创始人,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出现在了会场,在现场企业家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切期盼下,他做了题为“野百合也有春天”的主旨发言。

在发言中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虽先天不足,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没有政府的特别扶持,甚至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但经过三十六年的发展,中国民营经济占全国非农就业的85%以上,全国投资的60%以上,全国税收的60%以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继续发展最终必须依靠市场经济,时代变了,草根的春天到了,下一个五年十年,将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也必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宗庆后,王健林、马云等人开始也是草根出身,他勉励在场的企业家路在脚下,一定要坚信人间正道,只要坚定走下去,肯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此次研讨会的最后,知名媒体人、《第一财经》总编辑秦朔;资深投资人孙红伟;知名企业家,民营孵化器第一人王明新也受邀来到了会场与王志纲先生一道开展了高端对话,从各个角度解读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并解答了现场企业家的问题。

两天以来,在与参会的企业家代表交谈中,“解渴”、“感恩”和“重新找回信心”等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而现场一再响起的掌声,随大屏幕切换整齐划一的拍摄则成为“常规动作”。在这个会场里,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正在逐渐释放开来,我们也能听见黑夜里竹笋拔节的噼啪声,更能感受到野草拱破雪霜封锁大地的第一口呼吸。

“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种思想”。《草根的春天》大型公益研讨会是王志纲工作室成立二十周年来首次以一家民间智库的名义对时代发展的机遇和前瞻性领域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为处于寒夜的“野草们”带来一缕春风,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影响、改变一批草根民营企业家,如果有幸能对社会进步有所推动,王志纲工作室——同样作为一家草根智库,这将是我们对于时代最大的价值。


【观点速递】

一、矛盾与机遇

让人失望的2013改革没有全力展开,巨变将在2014发生。前十年改革基本停顿,击鼓传花般的到2014年之后,三中全会也明确了2014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将有60多个领域要改革,且目前面临的过往的矛盾几种爆发。

1. 出于结构调整的需要,大量企业要死掉,有些低端行业可能全军覆没。

2. 过往的高增长速度不再有。目前是低速增长,国家能接受7.3%的增速。

3. 民营企业面临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爬过去就是柳暗花明,爬不过去就非常可怕。

很多企业家自去年开始就应该感受到了营业额和利润都在下降。习李要求深化改革,稳中求进。靠的是“四轮驱动”,这并不是消极的事情,很多重大战略机遇仍存在:

第一是新型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不行了,新型工业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特别有潜力。

第二是新型城镇化。习李主推的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新型城镇化。

第三是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从78年开始仍是低层次的分散性的农业,这一轮要启动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农业大有可为,多数的民营企业家都会从农村走出来的,在农业这方面有很多优势。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也是信息化。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化在带来了一次新的腾飞机遇,农业、工业、制造业、新型城镇化一切都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二、新型城镇化的春


14年3月16号国家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划里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17.9%到53.7%,城市数量从193个到658个,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粗放。主要体现在:2.3亿农民工根本没有市民化;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畸形的特大城市(北上广深),三四线城市很弱;千城一面,城市没有特色。

我们的判断新型城镇化由“搭框架”进入到了“精装修”时代。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3个1亿”这是广大草根企业的福音。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由此就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1、特色主题城镇。包括文化主题小镇、度假主题等。

2、现代农业。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到农业,上山下乡,掘金三农。

3、节能环保产业。中国进入生态修复,国土整治的时代,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行业值得关注。

4、产业运营商。从“城市运营商”转向“产业运营商”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城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的产业运营商是运营资源,房地产只是顺带的结果。



三、 大消费的春


中国已经进入民营消费时代。新消费势力兴起,内需升级、民生消费的趋势明显。

目前消费主体有三个部分:以完成财富原始积累的60-70后为代表的中高端消费;以成家立业的80后为代表的刚需为主的主流消费;已开始步入职场喜爱电商和网购的90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我们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1、社区消费。传统百货已经持续下跌。互联网需要线上线下,社区一站式服务将会同步发展。

2、新家庭消费。健康电器、智能家居、定制家具等细分化专业不容小觑。

3、健康消费。养老服务、有机食品、健康服务、可穿戴健康设备、民营专科医院等值得关注。

4、文化消费。文化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行业,中国在迎来文化休闲时代,文化是产业的灵魂,也是决定一个行业兴衰的关键。



四、互联网的春


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体验为王,娱乐为王,对组织和产品和用户的颠覆必须要认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把产品放到网上卖就可以成功,必须把互联网上升到企业战略思维。互联网战略是技术驱动的人性释放。

传统中小企业不会被互联网经济所颠覆,只会被新的商业生态所淘汰。颠覆那些传统巨头不是互联网经济,而是在被互联网战略思维影响下形成的新商业文明。

1. 时代的革命:现在已经没有对是否需要互联网的争论,只有如何去适应它。消费者只需要互联网思维,而作为老板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战略思维。比如:《创业家杂志》已经不是传统纸媒,而是企业家服务平台;海尔也成为中国制造业互联网革命的代言人。

2、社群开创新商业模式:小米用互联网战略思维再造企业,以终为始,不是先生产再卖,而是消费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先卖再生产。

3、电商引发的生态裂变:七匹狼利用B2C培养线上经销商,O2O线上线下统一调度,给线上提供专用款式,如果其能像小米和海尔进一步革命,那可能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互联网让巨人倒下,让屌丝逆袭。互联网的春天就是草根的春天。



五、金融的春


中国现状目前的现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处于国家垄断状态。2014年,市场经济出现机遇,草根金融有机会,工作室受邀进入金融领域。

“市场将在资源配置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未来新一轮改革背景下,金融改革将成为重头戏,包括企业、财权。中央、地方分配,税收调整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理财利益分割等等。

未来市场三大主导方向: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金融要素市场化定价、金融业市场主体作用。两会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通过杠杆方式收购国有企业股权;批准五家民营银行;促进健康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培育多种形式的私募基金。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地产高歌猛进的十年,那么现在可以说,金融草根的春天来了。我们认为有四种发展模式值得草根企业借鉴:

1、傍大款:通过参股或控股国有金融机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比如:中石化混合所有制业务板块分割、资本管理模式、民营经济和内部员工改革和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

2、借平台,突破边界,扩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滴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比如马云通过大数据了解每个企业的营业状况,决定放信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小额信贷。

3、根据地模式,中国民企已经具备一定资金;有一定觉悟意识,愿意团结做事;借外力,共同分担风险;地方企业要关注对民营企业有投资价值的项目。

4、全链条模式,选择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等,产融结合,在全国布局,服务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前景的企业,不同阶段提供不同金融支持。



六、文化的春


如果说移动互联时代倡导的人性释放、社群重构是时代的风口,那么当今中国文化领域有两个风向:

风向一:屌丝、90后、文青、驴友、基友等词出现,宣告了新生代的到来。

新生代三大文化特征:

1、独。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喜欢标新立异。独立、个性、自我是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不是同一型号的  “社会产品”与70后80后相比,他们已经从“听话”到“对话”,渴望“离巢”,希望“独立”。

2、潮。对于90后来说,喜新厌旧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

3、网。90后是互联网一点,数字化和网络化真实的笼罩他们的生活,超过70%的90后在初中时开始触网,其中43%的人活跃网龄在3年以上。

风向二:寻找精神家园,重构价格体系,回归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文化成为产业的灵魂。

我们认为,传统文化经过现代洗礼,普遍开花结果,而经历文化断裂带来了文化需求红利。古老变成时尚。怀旧、复古成为潮流,文化消费3万亿缺口,中国对文化的弥补性需求爆发。工作室最近就在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进行探索。我们在此建议各位企业家:

1,立即学习传统文化。

2. 重新审视客群,价值导向,精神价值在哪里。

3. 寻找产品和服务能与国家对接的地方。}

相关成果
related articles
智库分享